胡溧:让汽车声音更有品质

发布时间:2019-06-29 发布者: 浏览次数:

气温已接近零度,空旷的试验场上,几个身影围着一辆车。虽有围巾帽子加身,可暴露在外的双手还是冻得通红……照片中正在指导学生实验的,便是武汉科技大学澳门太阳集团9728网网址的胡溧教授。

走进他的办公室,办公桌上一本已翻阅过半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本台历和几沓工作材料,正前方靠着一个专为研讨而设的小桌子,左手边的书柜里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各种书籍。

“汽车人,就是要做有品质的好车。”从事汽车轻量化技术及NVH和声品质研究的胡溧,工作18年,现任湖北省声学学会理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内外多家知名期刊的评审专家等,在科研的道路上加足了马力。

降低汽车噪音

人们常常抱怨,由于车身的剧烈抖动、汽车座椅疲劳、汽车空调工作等带来的噪音,轻则影响驾驶体验,有时甚至影响一天的好心情。

如何让汽车声音更有品质?胡溧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回答了这个问题。

未来工业产品的发展趋势是“以人为本”,如何改善人对汽车噪声的主观感受便成了胡溧团队的研究方向。基于此,团队通过调研、分析和总结,将对车内噪声品质的研究归纳为两个关键科学问题。开发和应用新材料声学包以降低车内噪声即是其中之一。

“隔音材料不好是根本原因。”沿着这个思路,胡溧想到以前在农田见到的稻谷壳,“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吸声材料吗?”

在以往普通的聚氨酯软发泡材料的基础上,添加农作物中的稻谷壳等残余颗粒,构建一种具有频率选择性的新型吸声材料,既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又提高了吸声性能,一举两得。

目前,该项目已取得了潜在合作方的大力支持,正积极推进相关研究。

车内噪声的声品质主观评价,则是该项目的另一个关键科学问题。从2018年开始实施的半年多时间,被胡溧称作预研阶段。此间,通过全流程演练,研判解决该科学问题技术路线的可实施性,攻克其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最终形成了可执行的标准化流程。

他介绍,再有一年,该项目的预研工作将全部完成,研究成果将在各大汽车企业及噪声控制领域得到推广应用。

科研期间,遇到的技术问题数不胜数。在某项目疲劳寿命仿真计算中,面对计算和实验结果不一致,胡溧立马与合作企业协调再次实验,并召集项目组成员一起探讨相关问题。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该从哪里着手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涌进脑海,那段时间他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甚至用办公室的钥匙去开自己家的门却浑然不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遍又一遍的建模分析计算,最终发现,厂家加工的实验样本和项目组的建模样本缺乏一致性,所以才会出现误差。

“做科研就如同西天取经,一路上要历经种种磨难。但只要团队成员团结一心,久久为功,最终还是能取得真经。”胡溧和他的团队一直奋战在噪声和振动控制科研一线,“我们不仅要让研究团队在本领域发出响亮的声音,更要让我们的研究成果使中国汽车的声音更有品质。”

创新团队模式

“团队如何高质量地发展?”为此,胡溧冥思苦想了好几天,并阅读了解大量的国内外先进科研团队的运作模式。

有一天,胡溧突然灵光一闪,为什么不在以往师生“一对一”“一对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融入一些新鲜元素达成“多对多”的“教导团”培养模式呢?

此想法提出,经过一段时间检验,其可行性得到了验证,“汽车NVH和声品质”核心科研团队便由此形成。通过与其它科研团队多学科交叉合作,最终诞生项目驱动式复合型科研团队。

“我们团队根据实际项目需求,与新能源汽车团队,或者多物理场团队的老师组成合作团队。”科研团队朝着高质量高品质的发展方向逐步迈进。

车辆抖动太厉害?车辆平顺性不好?汽车空调噪音太大?这些问题在胡溧团队的面前都能迎刃而解。

车辆测试就像给病人体检,需要反复研究对症下药。测试时,需要实验车辆一直在路上循环往复,久而久之,道路上仿佛都能看到车辙的痕迹。加以夜以继日的分析计算,目标车辆参数换了一个又一个,寻寻觅觅间,终于在“灯火阑珊处”找到了最合适的解决办法。

做汽车座椅疲劳试验时,通过与图像识别团队的合作,开发出了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化焊缝识别和监测系统,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

向一流看齐

走进汽车NVH和声品质团队的声学实验室,映入眼帘的是正对着空调的人工头,以及形似地球仪的三十六通道的声源定位球形阵列,几台用于数据采集与分析的移动工作站。

此时,胡溧正在指导学生们做空调噪声采集实验,以开展汽车空调的声品质评价和设计研究。

“这个大家伙是我们自制的实验设备”,伫立在实验室中央的是名为“三向可调节式悬吊支架”的“大家伙”,由2011级研究生程相克自主设计完成。

旁边的货架上各种仪器设备“琳琅满目”,摆放着由2014级研究生吴冰耗时两个月打造的电磁-碰撞复合阻尼系统,在读研究生汪源成设计完成的阻塞性活塞式颗粒阻尼器等不胜枚举。

“每一个研究生都应该在毕业前设计并制作一套与自己研究相关的装置出来,这也是国际知名高校对研究生的基本要求,我们在‘双一流'建设中向他们看齐。”胡溧表示。

当然,光在实验室里进行机理研究和科学实验是远远不够的。“收拾好行李,带上实验设备,我们又有事情做了。”整个团队像是随时待命的士兵,一有号召,便全力以赴。“这样的实践经历不仅提高了实践能力,也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团队学生何一鸣谈道。

严谨的工程实验、认真的计算分析和适当的结构改进,便是胡溧团队顺利解决问题的三大法宝。

汽车NVH及声品质实验室每周有团队例会,雷打不动。每个学生都要汇报最近的科研进展,团队的三位老师都会一一点评和指导。

在胡溧的带领下,汽车NVH及声品质团队近几年硕果累累,接连完成“汽车车身薄壁件颗粒阻尼复合结构振动-声学特性分析与优化”“某型变速箱某挡反拖噪声的故障诊断”等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13项,获批专利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刘巧媚)

http://news.e21.cn/txy_73/rwzf/201907/t20190704_113307.shtml

上一条:龚京风:投身教学科研,心系学生成长 下一条:郑飞:学生干部里走出的创业达人

关闭

XML 地图